天 鵝湖最著名的樂段就是雙簧管奏出哀怨、悽冷的主題。但是,聆聽天鵝湖全曲,要等到第一幕的最後一段,當沮喪的王子齊格菲(Siegfried)從生日舞會 中脫身,準備鬼混打獵之際,撇見成群天鵝的曼妙身影時,才驟然傳入聽眾的耳朵。可以想像現在演出時,這個橋段一定是非常具有震撼性的。這種震撼性不同於管 絃樂總奏那種大鳴大放,而是驀然回首,發現珍寶哪種靈動,而心靈觸動的感覺,就由弦樂的急促震音開始,在豎琴波光淋漓的氣氛中,優雅的天鵝在水中現身。
原 來柴可夫斯基也會賣關子。當這段美妙的旋律短暫現身之後,第一幕就結束了。而第二幕一開場,仍舊以那段動人的旋律開始,意味著,情境(夢境?)持續進行 著。而源源不絕的美妙圓舞曲樂段,意味著王子齊格菲除了欣賞整群天鵝的曼妙舞姿之外,也融入她們的歡樂氣氛中,踩著同樣的節奏,跟著迴旋。也在同時,愛上 了天鵝公主奧黛塔(Odette)。奧黛塔對王子吐露真相。奧黛塔和她的朋友們被邪惡的魔法師羅斯巴特(Rothbart)施以魔咒控制,唯有在午夜接近 清晨時分才能暫時恢復人形。除非能獲得年輕男子的真愛,並且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之下致個人死生於度外,表現出完美的真愛,否則這個魔法永遠無法解除。王 子願意承擔解救公主的使命,邀請她到第二天的選妃舞會,他承諾在舞會終將宣佈取她為妻。第三幕的情節,有點類似中文寫作「起承轉合」的轉。這裡,原本應該是美麗結局的愛情故事,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對奧黛塔施加魔法的惡徒羅斯巴特 (Rothbart)決心破壞奧黛塔的主意,帶著他的女兒奧黛兒(Odile),化身成奧黛塔的樣子,艷光四射地出現在舞會會場。只有短暫相處經驗的王子 自然沒有辦法分辨,與她共舞,並宣佈將取奧黛兒為妻。奧黛塔這時才狼狽地從窗戶爬進來,可惜為時已晚。羞愧而絕望的奧黛塔逃回天鵝湖,而懊惱不已的王子齊 格菲緊追在後。這幕有趣的是,跳舞的段落很多,但是都不怎麼很起勁的感覺。六位參與選妃的公主分別跳個一段舞蹈,可是都很平庸,雖然還是圓舞曲的三拍子, 下行旋律的特徵讓人昏昏愈睡,或許是要表現王子的心境吧。當假公主出現時,雙簧管奏出的是變調的天鵝湖主題,可惜王子就是沒聽到不一樣。不過,柴可夫斯基 倒是替王子齊格菲還有假公主奧黛兒準備了許多首跳舞的曲子呢。除了一段長達八分多鐘的變奏曲之外,還寫了四段民族風味的舞曲。最後一幕場景,奧黛塔出現 時,天鵝湖主題再度被扭曲變奏,原本甜美的音樂突然激動起來,顯然大家都慌了。
事情大條了,王子齊格菲要怎樣善後呢?第四幕成為戲劇性的焦點。在天鵝湖等待奧黛塔好消息的天鵝們,紛紛圍在哭喪著臉的奧黛塔身邊,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 根據詛咒,一但愛上她的人變心了,她就得死。切分音的天鵝湖旋律,以及十分陰暗的幼天鵝舞,藉著純真的幼小天鵝的舞步來對比大難臨頭的焦慮不安,低鳴的節 奏聲暗示著眾天鵝命在旦夕。故事最後,王子齊格菲找到公主奧黛塔,依舊對她宣示愛意與忠誠,不過為時已晚,魔法師羅斯巴特施法捲起滔天巨浪,阻礙兩人的相 好,而奧黛塔就這樣跳入滾滾湖水中。齊格菲也緊跟著跳下去。這個舉動破解了魔咒,所有的天鵝都變回少女模樣。此時黎明的曙光冉冉升起,旭日的光輝照映在湖 面上,王子與奧黛塔終於能廝守終身,往幸福的彼岸飛去。這段音樂出現在最後兩個場景,加快速度的天鵝湖主題,掀起一陣陣高潮。
據說,「天鵝湖」的首演非常失敗,除了舞團與編舞不理想之外,樂團指揮甚至私自更動樂譜,借用別的曲子的圓舞曲片段。當然當時的時空背景與觀眾的素養不 夠,團員準備不足,終究是情有可原。然而,或許柴可夫斯基本人也有些策略上的輸呼。我在想,為什麼柴可夫斯基不像歌劇一樣,將全曲中的好聽旋律都擺進前奏 曲呢,就像後來廣受歡迎的「天鵝湖組曲」一樣,從天鵝的旋律開始,這樣子至少第一次接觸全曲的台下聽眾會抱著滿心期待,耐心等候劇情的發展。全曲中的前奏 曲也很動聽,但是總是不夠通俗。
「天鵝湖」全曲,我只聽過史維特拉諾夫(E. Svetlanov)在1988年所灌錄的版本(Melodiya SUCD-10-00403-405),令人激賞,特別是最後的場景樂段,盡情揮灑的銅管,將俄羅斯的粗曠與劇情的黑暗面充分呈現,不流於煽情,也沒有修 掉太多稜角,是我特別喜歡的地方。
[08/23/20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