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1日 星期四

「李希特:筆記與對話錄」亂談 (一)對史達林的抗議?


Richter_Portrait_s.jpg

 

言道,為了表達他對史達林的不滿,他刻意在紀念史達林的喪禮中演奏巴哈某一首相當冗長的賦格曲,算是對獨裁者的無言抗議。傳言更繪聲繪影地說,觀眾在不
耐煩之下竟然開始發出不滿的噓聲。傳言更說,叛逆的李希特突然高喊:「誰敢打斷巴哈的曲子?」這個舉動引起安全人員的注意,把他給拖了出去,幾乎把他給槍
決了。事實呢?





希特說,這些講法不僅是無的放矢,更是荒謬至極。在那樣隆重的國殤場合,怎麼可能讓找來彈奏的音樂家自己決定要彈什麼曲子呢?(的確,屁股想也知道不可
能)。再說,那樣戒備深嚴的極權國家,所以政治高官聚集的場合,怎會有觀眾敢發出噓聲表示抗議?(的確,恐怕連放個屁都不敢)


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當然是根據李希特自己的回憶了):史達林過世的時候,他正在外地(Tbilisi)演奏,被緊急召回莫斯科。當時是1953年,李希
特在俄國已經是最頂尖的鋼琴家了,雖然還未到過鐵幕之外的西方國家演出,但是在蘇聯境內,吉列爾斯恐怕都還要讓他三分。由於天候不佳(當時是三月),飛機
運輸並不方便,所以他還是搭乘裝載滿機鮮花花圈的貨機回到莫斯科,整架飛機上只有他一個乘客。等他兩天之後趕到會場(Hall of
Columns)時,天王小提琴家歐依斯特拉夫(David Oistrakh)以及另外一位天后鋼琴家尼可拉耶娃(Tatania
Nikolayeva)以及貝多芬四重奏團已經在場,還有管絃樂團。他們在那個地方前後總共待了兩天。演奏,休息,演奏。就是要讓全場瀰漫哀傷的氣氛。
(記得在台灣小蔣過世的時候,電視台所有電視節目都暫停,全天候播送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阿爾畢諾尼的慢板,巴伯的慢板,蕭邦的喪禮進行曲,非要讓全國瀰
漫一股如喪考妣的黑暗氣息一樣。)


可想而知,演奏的場地也受到侷限,音樂家畢竟不是主角,只像是背景音樂。鋼琴是直立式,狀況不佳,被樂隊團團圍住,空間狹小。不過呢,李希特說,當時也的
確有個小插曲。當他上台要演奏巴哈的d小調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時,他發現踏板卡住了。他想把他修好,於是彎下腰拿不用的樂譜想要把踏板墊起來卡在適當的
位置。這種不尋常的舉動果然引起一些注意,以為他要在鋼琴下放炸彈似的。

李希特說,整個場子讓他很不舒服,氣氛很僵,毫無對藝術的尊重。這是藝術為政治服務的最壞示範,讓他作噁厭惡。他不喜歡史達林,但是他一點也不在乎,不關心政治。

這本書的前言是個有趣的章節。作者/編者BM (Bruno Monsaingeon)用它作為本書的開場,多少也反映出他對於一些有關李希特的傳說感到耐人尋味吧。

神話與傳說的產生,常常是因為人們為了解釋或理解超乎想像的現象而捏造出來的故事。李希特對西方樂壇的衝擊之大,反映在有關他的各種神秘傳說,其影響之大,可見一斑。下次再來談談其他傳說。

以上部分內容取材自Sviatoslav Richter: Notebooks and Conversations, by Bruno Monsainge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不知道台灣有沒有中譯本,或是即將會有中譯本?

照片來源:www.richtercompetition.com/book/r0.jpg


[05/3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