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26日 星期日

李希特與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收藏李希特的錄音成了我買CD的重心。每隔一段時間到網路上個各個網站閒逛,總是會在搜尋的選項中打進Richter,看看有什麼新的出土錄音,或是在回顧一下有哪些市面上已經發行但自己還未收藏的錄音。算一算,目前我大概有將近百張的收藏。有時閒來沒事,就把Paul Geffen所整理的Discography拿來瀏覽一遍,或甚至重新編輯那個HTML檔案,把我已經有的曲目與錄音加上醒目提示。看到一長串白底黑字的清單中,不時夾雜著黃底黑字的醒目,心頭不免泛起小小的成就感。

一開始,對李希特的印象來自邵義強編譯,志文出版的那本偉大鋼琴家的故事。可以說初步的認知都是那本書店定的基礎。「神秘超人」,是用來描述李希特的標題。一方面是超人,大概是說他技術高超吧,說他神秘,可就有故事了。神秘,其實是對一九五零年代的西方世界而言。在他的故鄉,蘇聯,他早就是著名的鋼琴家。雖然大器晚成,靠自修完成鋼琴啟蒙教育,直到二十歲左右才進入音樂院。當吉列爾斯,貝爾曼等年紀比李希特略小的鋼琴家,憑著堅強的技巧、強韌的演奏、與迥異於西方的音樂理念,征服西方世界之際,他們對於西方越界與媒體的讚嘆與崇拜,往往會回答,和李希特比起來,我們還差遠了,甚至加起來都還鬥不過他。當然,這些多半是自謙之詞,但是,在西方樂界心目中,李希特的大名果真深深讓他們期盼「鐵幕」後的「神秘超人」。當然後來他們沒有失望。



不過,現在想起來,「神秘超人」其實不是一個好的名詞來形容他的演奏,反而比較像是對於一個陌生的人物所冠上的綽號,甚至不是個妥當的綽號,因為只會讓人誤導。之前,在我的印象中,李希特大概就是個技巧高超,脾氣古怪,常常無緣無故取消演出行程的鋼琴家。至於他拿手的是什麼,則沒有什麼概念。日本的名曲五百唱片評鑑,偶爾夾雜幾首他的錄音擠進前三名。貝多芬的早期奏鳴曲,大提琴奏鳴曲,柴可夫斯基的協奏曲,舒曼的交響練習曲等等。印象中,幾乎沒有提到他的德布西,沒有他的巴哈,更沒有他的舒伯特錄音。所以,李希特,對我來說,還曾經只是個「神秘超人」呢。買過一捲卡帶,舒曼的交響練習曲還有貝多芬二十七號奏鳴曲。很是喜歡聽,但是,還不懂得欣賞。



一九九四年吧,唱片公司為了寄年他的八十誕辰,發行一套二十一張的套裝CD。當時還在當兵的我,聽我哥哥說台中逢甲大學附近有便宜賣,就一人各出一半的價錢買了一套。其實說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買,動機應該沒有那麼強烈,可能又是被生意人的限量促銷手法給迷惑了吧。一堆美美的CD擺在家裡,除了貝多芬之外,其他的曲子幾乎很少拿來聽。不過,現在可能已經買不到成套的錄音了,唱片行偶爾有流落失散的散套,更沒有只送不賣的一張CD,現在想起來,誤打誤撞,買到不錯的寶貝。說「不錯」,是因為那套錄音根本就不是所謂李希特「授權」錄音,有些版本也不是千挑萬選出來的,換句話說,沒有廣告說的那麼好。

話雖如此,還是有幾個珍貴的版本,像舒伯特的D.840,巴哈那一套,還有李斯特那一套。有些曲目都是只有一兩個錄音版本的曲目。著實對日後的收藏助益不少。個人覺得,最值得買的套裝CD,該算是布拉格系列的錄音,十五張,還有由 Olympia重新發行Melodia的十張。當然,真正大宗的曲目還是散見在各個大大小小的錄音與品牌中。

[11/2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