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1日 星期三

「蕭邦夜曲的繽紛印象」盧西耶的爵士鋼琴佳作

Chopin_Nocturnes_Impressions_Loussier_TELARC_c_s.jpg
最 近一兩個禮拜,車上始終播放著賈克盧西耶(Jacques Loussier)一張名為「蕭邦夜曲的繽紛印象」(Impressions on Chopin's Nocturnes)的鋼琴獨奏曲(TELARC)。蕭邦讓人銷魂心碎的夜曲,竟然在盧西耶的巧手編曲之下,更顯得繽紛多樣。讓人印象深刻。
盧 西耶算是頗有名氣的鋼琴家,但是他也不算是正規的古典鋼琴演奏家,而應該是爵士鋼琴家。他最擅長的似乎是將古典音樂中豐富的旋律寶庫擷取出來,透過爵士的 演奏風格,賦予新的生命。1985年的那張「演奏巴哈精選」(The Best of Play Bach),當時算是風行一時的唱片。在他手下,不管是d小調的觸技曲與賦格,平均律,聖詠前奏曲,或是義大利協奏曲,無一不是饒富趣味,讓熟悉巴哈的愛 樂者會心莞爾。走紅之後,他繼續將這種曲風延伸到其他曲目,似乎不管是韋瓦第的四季,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甚至貝多芬的交響曲都在他的改編範圍之內。至於 這張蕭邦的夜曲,似乎是這路曲風之下,唯一一張是鋼琴獨奏的編曲,其他都是以三重奏的方式進行,除了鋼琴之外,還有低音大提琴(bass)以及。

不過,我並沒有仔細追隨他的這些專輯,多多少少是對於這種融合爵士與古典的改編曲風的保留態度吧。總覺得,改編的效果是否成功,應該有一定的限度,有些曲 子適合,但是有些可能就會有些牽強。爵士音樂的進行通常會根據一段眾人耳熟能詳的旋律開始,接著就是由參與演出的樂手個別或是配對或是一同加以變奏,而在 音樂神遊太虛之際,最初那個主旋律常常又會驟然出現,提醒聽眾這才是種種變奏的原型,也讓聽眾讚嘆與欣賞樂手變奏的優劣巧妙何在。這種主題與變奏之間的關 係,表現在爵士樂的風格之上,又會融入更多不同的風格,包括和聲,節奏等等。

盧西耶在演奏巴哈的改編方式,基本上比較是中規中矩的,主題多半得到完整的呈現,甚至在平均律第一首前奏曲中,完整地出現,而再加上兩大段變奏。爵士的外皮底下依舊是濃濃的古典巴哈內涵。

但是,這張蕭邦夜曲專輯卻更為徹底地將這些夜曲翻了好幾翻,演繹出讓人驚歎的新意。盧西耶不再拘泥於原曲的架構、段落,也不再嚴守將主旋律先清楚呈現的演 出風格。很多時候,我們聽到的幾乎是一首全新的曲子,只不過在其中穿插一些蕭邦夜曲的主題片段而已。例如第十五軌,在頑固低音似的節奏聲中,右手奏出附點 的切分音主題,我已經完全想不起來蕭邦的原曲是何風貌了。而蕭邦筆下纖細地有些變態的e小調,卻被盧西耶配上比較輕快的節奏,憂鬱悲傷的氣氛消失了,取而 代之的是小調風格的小品。我對於爵士的不同風格並不熟悉,但是我聽得出來盧西耶企圖透過不同的夜曲的主題與氣氛,展現出爵士音樂的多樣面貌,有些在節奏上 面發揮,有些在抒情層面發揮(例如第十八軌)。曲子的結構也完全被瓦解了。蕭邦的夜曲多半是三段曲式,中段部分有時候有比較激昂的情緒展現,但是盧西耶的 改編卻常常省略中斷的發展,或是很快的帶過。

這張專輯的名稱是「蕭邦夜曲的繽紛印象」(Impressions on Chopin's Nocturnes),而不是蕭邦的夜曲,或許盧西耶也是要強調,這張專輯的音樂已經超脫蕭邦的範疇,甚至在古典與爵士的跨界融合上,大幅傾向著著爵士的面向。

聆聽這張專輯的確是一個非常愉悅的經驗。TELARC用近距離的方式錄音,把鋼琴聲收錄的很圓潤飽滿,共鳴豐富,亮麗的音色似乎像是出自貝森朵夫(Boesendorfer)名琴。

[10/11/20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