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小提琴家 卡崗 (Oleg Kagan) 簡介 (二)

[延續前篇]


卡崗對於音樂的愛是如此的純真,無私無我,幾乎到了一種犧牲奉獻的境界,因此他常常參加室內樂的演出;他從來就不擔心他會不會是音樂會的主秀,也不在乎是不是觀眾注意力的焦點。


他 常常與中提琴家貝許梅(Yuri Bashmet)、小提琴家特雷提亞可夫(Viktor Tretyakov)、長笛家加洛瓦(Patrick Gallois)、豎笛家布魯納(Eduard Brunner)合作。除了李希特之外,與他搭檔的鋼琴家還包括了尤迪娜(Maria Yudina)、雷昂絲卡雅(Elisabeth Leonskaja)、盧比莫夫(Alexei Lubimov)、羅巴諾夫(Vassili Lobanov)、以及史卡納維(Vladimir Skanavi)。與他合作過的指揮家包括了沙瓦利希、傑利畢達克、羅傑斯特文斯基、史維特拉諾夫、塔米卡諾夫、艾森巴哈、馬舒爾、巴倫波因、貝許梅、普 拉頌(Michel Plasson)、鮑多(Serge Baudo)以及卡沙都斯(Jean-Claude Casadesus)。卡崗幾乎表演過所有的小提琴曲目。他對於因為的深刻理解使得他成為詮釋現代音樂的不二人選,許多當代作曲家紛紛將創作曲提獻給他, 包括了薛尼克(Alfred Schnittke)、古貝杜林娜(Spfiya Gubaydulina)、丹尼索夫(Edison Denisov)、卡列特尼可夫(Nikolay Karetnikov)、與曼秀爾楊(Tigran Mansuryan),甚至將卡崗視為共同作曲者。

儘管他在國際競賽屢屢獲獎,儘管他始終廣受音樂評論家與觀眾的熱情歡迎,他的職業演出生涯卻總是充滿各種逆境。1970年,當他正準備要開始在國際樂壇建 立該有地位的時候,卻遭受蘇聯當局的打壓,阻止他離開蘇聯境內,禁止他出國巡迴演奏,以至於接下來幾年,他的名字在國際樂壇突然消聲匿跡。即使後來他終於 獲准出國,官員的顢酣,以及他堅持拒絕任何妥協的作風,加上他在專業上與性格上的一絲不茍態度,致使多項演出錄音計畫宣告夭折。世人必須面對層層阻礙與逆 境,才慢慢開始認識他的音樂成就。

1989年,卡崗病情嚴重惡化,接受一連串的手術與醫藥治療。在經歷這種種煎熬之後,即使他知道不可能康復,他他下定決心要繼續演奏下去,他選擇將最後幾 個月的生命奉獻給音樂,繼續以始終如一的熱誠與喜悅之情,帶給聽眾無盡的感動。這種堅強的勇氣與意志感動了身邊的所有人。他依舊到處旅行演出,安排各種計 畫。觀眾也很快就注意到他的演奏出現了深刻的變化。不論他到哪哩,觀眾的反應都是一樣地熱情,因為她們知道她們所欣賞的不只是一場音樂會,而更像是一種來 自上帝的啟示。對生命與藝術奉獻的見證與禮讚。他對於音樂的奉獻,至死方休。

卡崗與顧特曼曾經在莫斯科西南邊不遠處的一個中世紀小鎮溫尼格羅(Zvenigorod)成立一個私人的夏日音樂節,享受在親密與舒適的環境之下隨心所欲 地演奏室內樂的樂趣。而卡崗在過世之前仍在進行中的計畫之一,就是在建立另外一個室內音樂節(Chamber Music Festival Wildbad Kreuth),地點位於巴伐利亞境內之阿爾卑斯山邊的一個鄉間村落在克魯特(Wildbad Kreuth)。在病痛的折磨之下,他依然和夫人顧特曼一同策劃這個音樂節,希望提供一個理想的場合讓俄羅斯與西方的音樂同好們能夠在此親密的地點齊聚一 堂,共同演出美好的音樂。當醫生宣告卡崗病情過於嚴重,不宜離開位於呂貝克(Lubeck)的醫院時,他還是不顧一切地親自出席,與好友們共襄盛舉。七月 初,在他人的協助之下登台,藉著一種特殊設計的椅子的支撐,使得他可以以一種幾乎是站著的姿勢拉奏小提琴。當時演出的曲目是莫札特的豎笛五重奏,其他同伴 除了顧特曼之外,還包括了布魯納,養子摩洛茲(Sviatoslav Moroz),以及小提琴家卡許卡香(Kim Kashkashian)。沒幾天之後,他與巴許梅同台演出莫札特的最高傑作之一,交響協奏曲,這是他最後一次正式演出。過世前幾個禮拜,在傑利畢達克所 指揮的慕尼黑愛樂的伴奏之下,他在慕尼黑愛樂廳進行了一次公開的彩排,那是他最後一次公開演出。當晚的正式音樂會因為病情惡化而取消。根據當時在現場的人 轉述,在彩排中他的演出具有無與倫比的力度與深刻的精神感受力,可惜似乎沒有錄音留下。1990年7月15日,卡崗病逝於慕尼黑,享年僅43歲。他未能親 眼目睹克魯特音樂節的開幕,不過他的妻子顧特曼仍然持續籌畫,終於在隔年,1991年,正式開幕。日前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音樂節之一。

參考資料:

http://www.live-classics.com/kagan.htm

以及CD唱片的解說。原作者包括 Nina Zarkhi 與 Wolfgang Schreiber。

[11/23/20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