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

買到就是賺到 part II

記得以前跟大家報告過買到就是賺到的經驗。想不到昨天又碰到了。這次是卡拉揚指揮的布魯克納交響曲全集Anton Bruckner: 9 Symphonien (SHM),而且是日本2008年底才剛剛推出,大做文章的所謂SHM-CD,好像是製作CD的塑膠材料比較不同,但是還是可以在一般的cd player播放。我也搞不懂這種SHM (=super high material)到底有什麼音質的改善。也不是特別去找這種新玩意。想不到竟被我碰上好康了。



原本我要看的是左邊這套,傳統的CD版本,因為ebay有人在賣$62,所以到amazon來參考比價一下。想不到竟然發現右邊這套,更便宜,只要$46。全新,竟然比傳統的used cd還要便宜?!amazon定價要$280,就算在日本的HMV,也要賣一萬八千日幣之譜。於是,二話不說,先買個一套。很快就收到賣方的確認信,雖然貨尚未收到,但是應該是不會被取消了。

所謂食髓知味,所以就再去找看看別的,又看到另外一套,可能也是標錯價格的產品:



這是卡拉揚於1980年代最後一次錄製的貝多芬全集。也是SHM-CD的版本,賣$41.41,比amazon的定價$150便宜甚多,也比日本HMV的一萬日幣便宜。但是價差就沒有布魯克納那套來得誇張。考慮再三,仍然還沒有買。如果還沒有收藏這套的人,倒是可以考慮,因為CD版本買起來至少也要$50。

看來是美國人不太懂什麼叫做SHM,看看價格的差異很大就知道了,店家亂標價。有些一張要賣$40~$50,有些只賣$24。也許沒事到amazon逛逛,趁混亂撿一些便宜的,也不賴。真所謂,買到就是賺到。如果卡拉揚這套Richard Wagner: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SHM)指環全集也是$46,那可真是沒天理了。

後來要再去多買一套布魯克納,可惜已經沒有$46這種價位。

等收到貨,鑑賞之後,再來報告一下,這種玩意到底貴的有沒有道理。日本網頁說是限量發售,不知道葫蘆裡賣什麼藥。以後就買不到了嗎?

[01/30/2009]

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Hyperion推出歐爾松蕭邦大全集

今年度才剛剛開始,荷包可能就要大失血了。因為英國的Hyperion唱片公司甫於2008年底推出蕭邦的鋼琴作品大全集, 演出者是曾經榮獲蕭邦鋼琴大賽冠軍的美國鋼琴家歐爾松(Garrick Ohlsson)。這套其實並非新錄音。原本是由Arabesque唱片公司單片發行,時隔多年,那些唱片現在在二手市場已經很不容易找到,而且目前的售 價多半早已超越十幾年前的定價了。現在Hyperion取得版權,將所有的錄音集結成一套,讓愛樂者一網打盡,完整收錄這套珍貴的錄音,實在是福氣。省了 很多麻煩。只是,目前不同網站定價似乎有點混淆。有些定價高達$265。有些則只要$100出頭。值得觀望一下子之後,找便宜的價錢入手。也許$100購 買13張,是合理的價位。更何況Hyperion的發行向來都比較昂貴。



這套蕭邦大全集是真的名符其實的大全集,不只獨奏曲,反正所有由蕭邦所寫作,有鋼琴湊一腳的曲子,都有收錄,歌曲,室內樂,協奏曲等等。阿勞,阿胥肯納 吉,或是魯賓斯坦等人,也都未曾挑戰類似的錄音計畫。DG的那套蕭邦全集,零零落落,多是炒冷飯。似乎只有歐爾松這套是最完整也最純正的大師鉅作。



歐爾松曾經於1970年代,贏得大獎之後,在EMI灌錄多張蕭邦的唱片,包括兩首協奏曲,夜曲,前奏曲,波蘭舞曲等等。現在幾乎都可以在雙子星(Gemini)系列找到。



說來也怪,以歐爾松的實力,為什麼老是得不到主流唱片公司的青睞?Arabesque不爭氣,蕭邦全集賣給Hyperion,貝多芬的奏鳴曲全集,得由Bridge唱片公司接力完成。



前陣子收購一套歐爾森現場演奏貝多芬全部五首鋼琴協奏曲的實況錄音,Garrick Ohlsson plays Beethoven in Bellingham,覺得非常的讓人滿意,表現細膩,中規中矩,不會有我原本擔心淪為煙火秀的過度詮釋。值得一聽。

[01/16/2009]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被遺忘的鋼琴家Nadia Reisenberg蕭邦錄音問世

最近紐約時報專文介紹一套新的蕭邦演奏專輯,由一位被一般愛樂者遺忘很久的鋼琴家Nadia Reisenberg所演奏。個人覺得介紹的內容頗具知識性,而且我也對這套專輯有興趣,特將大意自由譯寫於此,與大家分享。並敦請勿做任何侵犯著作權的轉載。

古典音樂的舞台上永遠不乏具有群眾魅力的超級巨星,每次登台都是藝文界與鎂光燈注目的焦點。但是也有一些音樂家,她們寧願保持低調,韜光養晦,將滿腹經綸奉獻給音樂教育,培育下一代的音樂家。Nadia Reisenberg就是這樣的鋼琴家。

當她於1983年以78歲之齡過世的時候,大家多半記得她是茱麗亞音樂學院以及Mannes音樂院的音樂教授,教過著名的鋼琴家Richard Goode,以及指揮家鄭明勳,Andrew Litton。大家都忘了,Reisenberg在年輕的全盛時期,也曾經以豐富的音樂性以及卓越的技巧,活躍於古典音樂的舞台。

她的輝煌演出經歷集中在二十世紀前半葉。1939-1940的樂季,她與著名指揮家Wallenstein合作演出莫扎特全部27首鋼琴協奏曲,透過廣播,播送到全美國。在當時算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了。她也常常和紐約愛樂合作,只不過指揮家常常喜歡找她演奏一些當代作曲家的曲子,像d'Indy,Kabalevsky,Rimsky-Korsakov的曲子,還有Prokofiev的第三號鋼協。想想在1940年代,對於普三的接受程度絕對是非常低的。



多虧BRIDGE Records唱片公司最近推出的這套CD專輯,Nadia Reisenberg: A Chopin Treasury,二十一世紀的愛樂者終於有機會能夠欣賞這位被遺忘的鋼琴家的精湛琴藝。這套專輯共有四張CD,原本是由著名的Westminster唱片公司於1950年代所錄製的,包括蕭邦全部的夜曲,以及馬祖卡,船歌,搖籃曲等等。而且也收錄第三號鋼琴奏鳴曲的現場錄音,演出場合是1947年的卡奈基音樂廳。這也是這個錄音首度與世人見面。Reisenberg所演奏的蕭邦,充滿極致的美感,音調暖活飽滿,絕佳的清晰度,堅實的技巧,以及深刻的音樂性。

這套專輯另外一個賣點,就是由Robert Sherman所撰寫的解說。Sherman本身是古典音樂廣播的製作人與主持人,也是Reisenberg的權威,因為她是他的母親。Sherman的解說簡單介紹Reisenberg的生平。1904年出生於立陶宛的Vilnius,在聖彼德堡音樂院學習鋼琴,在東歐與德國巡迴演出之後,於1922年來到美國。她在美國首度登台,就與紐約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Paderewski的幻想波蘭舞曲,作曲家Paderewski也在場聆聽。

一開始她在美國是以演奏二十世紀當代的音樂作品著稱,像荀貝格與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的美國首演。有一次指揮家巴比羅里(John Barbirolli)要求她替Mischa Portnoff的一首艱澀鋼琴協奏曲進行首演,她二話不說就接下這項挑戰。

她也喜歡演奏室內樂,最投緣的搭檔是著名的布達佩斯四重奏團。她的第一張LP唱片錄音也和著名的豎笛演奏家Benny Goodman所合作演出的布拉姆斯降E大調奏鳴曲。現在買得到CD(由PEARL發行)。



儘管她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所謂的蕭邦專家,但是這套錄音所呈現出來的風格卻具有十足的大師氣魄。她的演奏風格非常直接,蕭邦根據波蘭的舞曲而創造的馬祖卡舞曲怪異的節拍,在她手下表現的淋漓盡致。然而,怪異節奏的背後,卻是自然而流暢的樂曲律動。

她所演奏的夜曲更是一絕,珠圓玉潤的音色,醉人抒情性,樂曲的肌理無比清晰。儘管對某些喜歡浪漫煽情的愛樂者而言,會覺得她的演奏了無生氣。像樂評人Harold C. Schonberg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評論1957年蕭邦的夜曲錄音首度由Westminster發行的專輯時,就說她的演奏「太過完美,以至於了無生氣」。但是他也推崇她的演奏的精準度,音樂性,還有演奏樣式。

這篇文章的作者Tommasini倒是不認同Schoberg崇尚浪漫風格的立場。他認為Reisenberg的演奏表現出對於音樂與樂譜的絕對尊重,一點也沒有譁眾取寵的跡象,演出的風格是直接,感性,高貴。作者會這麼說,也難怪郎朗老是得不到紐約時報樂評人的好評,總是語多保留。

說到此,我們相信Reisenberg一定是影響Richard Goode非常深遠的老師。Goode的鋼琴演奏向來以嚴謹與清晰度著稱,跟Reisenberg的風格一樣,因此,很多習慣於譁眾取寵的鋼琴家的聽眾,也就很自然的忽略了他們的演奏風格,認為過於無聊,缺少火花。

這樣說起來,是不是Reisenberg的演奏風格也和波里尼70年代的蕭邦演奏風格十分類似呢?他最新的蕭邦,我還沒有機會聽到,不知道經過30年的粹鍊之後,是不是功力更上一層樓了。另外,前陣子聽過另外一位資深女性鋼琴家Livia Rev在Hyperion的夜曲,出奇的好,聆聽的感覺跟Tommasini所敘述的風格十分類似。



這套專輯的夜曲,特別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因為在錄音的過程中發生的鋼琴家喪偶的不幸事件。Sherman在解說裡頭也提到,1956年當她正為夜曲的錄音做準備的時候,她的丈夫Isaac Sherman不幸過世了,Isaac是個生意人,但是對於她的鋼琴事業生涯,始終是百分之百的全力支持。悲痛之餘,她卻堅持錄音工作如期進行,Sherman引出他的阿姨的話說,Reisenberg根本就是練完就哭,哭完再練。

我在想,既然錄音的狀況有這樣的背景,她勢必投入很多的情感在蕭邦的夜曲演奏上,特別是因為這些夜曲都是外冷內熱的曲子,很容易把演奏者或是聽眾內心的充沛情感激發出來。果真如此,她如何平衡前面說得那種演出精準忠於原譜的風格,以及內心情感呢?真是讓人期待。

Sherman原本略為猶豫是不是應該把第三號奏鳴曲的實況錄音收錄在這套專輯中。因為這場實況錄音呈現出Reisenberg激昂亢奮的一面,但是也不是最完美的一面,許多錯音。但是,這無傷大雅。或許演出當天Reisenberg決定讓自己的情感盡情放縱。這不正是實況演出吸引人的地方嘛?

不過Reisenberg本人或許認為那場音樂會的表現是個警訊,1957年之後,因為舟車勞頓過於疲憊,也因為擔心自己的記憶力不足以因應演奏會的要求,她停止了四處巡迴演出的行程,進入半退休的狀態。但是她還是有參與室內樂的演出。當然,真正的原因我們還是不得而知,只是如果因為記憶力衰退就退出舞台,這真是非常的可惜,所幸李希特並沒有因為記憶力的退化就退出舞台,反而不怕帶樂譜上台,藉著視譜演奏,反而帶給我們更多精彩的演出。



除了這套已經發行的蕭邦專輯之外,其他可能發行的錄音還包括,與著名的中提琴家Paul Doktor合作演出的布拉姆斯兩首奏鳴曲,另外,國會圖書館的錄音文獻也包括孟德爾頌的鋼琴三重奏,以及佛瑞的鋼琴四重奏。這些都是將來可能的發行內容。至於莫扎特的全部27首鋼琴協奏曲,目前由位於馬里蘭的International Piano Library著手進行數位化文獻保存。目前沒有商業發行的計畫。

至於已經商業發行的CD,目前市面上找得到的,大概就是本文列出這幾張圖片了,屈指可數,殊為可惜。







本文參考樂評人Anthony Tommasini發表於紐約時報的文章,時間是1/4/2009。
原文網址:http://www.nytimes.com/2009/01/05/arts/music/05nadi.html

[01/1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