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總共有三十二首?你確定?
紐約時報最近(一月二十號)的一篇專題報導訪問一位國際知名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權威學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音樂系的Barry Cooper教授,他最近花了將近十多年的時間,重新整理各種有關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各種版本以及最新出土的版本之後,出版了最新的校訂版。
我不懂音樂的專門知識,對於樂理也只是略知一二,所以這篇報導深入淺出地介紹一些與貝多芬樂譜有關的版本問題與相關議題,非常的有趣。裡面提到什麼叫做
urtext,為什麼要正確無誤地確定urtext是如此的困難。因素當然包括很多,很多作曲家本身都是演奏家,所以都是為了自己演奏的需要而作曲,若是
如此,樂譜本身就不一定要寫的鉅細靡遺,因為他自己看了大綱就知道這裡要怎麼彈。此外,樂譜的出版也不像現在由專屬的出版公司擁有版權。第一版可能出版了
100份之後,作曲家又稍加修改一下,找別家出版社出版100份,甚至同時有兩三家出版社出版,也不稀奇。有些出版社也會擅作主張增加一些表情記號或是速
度記號。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到底哪一個版本才是作曲家真正的原作意圖呢?而一旦原作意圖隱晦不明甚至遭到扭曲時,鋼琴家又怎麼可能忠實表現貝多芬真正想要
透過鋼琴來表達的意念呢?
當然這些是音樂學者要傷腦筋的問題。不過這篇報導到是提供一些有趣的數字。例如,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總共有多少個音符?沒錯,大大小小的豆芽菜?您可能會
想,誰會去算這個東西,多次灌錄全集的鋼琴家可能也不知道有多少個音符。但是Cooper教授可是知道的,他說大約有五十萬個音符吧,大大小小。夠酷吧。
另外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到底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總共有幾首?大家可能都知道有32首,甚至可以在心中從第一首默誦到最後一首。但是Cooper教授說,
應該有35首。這多出來的三首,以前就存在,只是大家都認為那是貝多芬還在學習階段所創作的,大約十幾歲的時候,算是不成熟的作品,所以不願意算。不過
Cooper教授卻主張,沒有道理只因為他們不夠成熟就不算,畢竟這些都是已經完成的奏鳴曲,而且也都小巧可愛,類似第19, 20, 22,
24那樣。而且,這三首都曾經出現在貝多芬過世之後不久的第一次出版的鋼琴奏鳴曲全集中。按照他的編排,大家所熟悉的號碼順序可能都要整個往後平移三號
了。悲愴將變成第十一號,月光變成第十七號,熱情變成24號。
還有一個就是有關Hammerklavier (Op.
106)的第一樂章的速度記號的問題。Cooper教授也有他的看法。他傾向於認為樂譜上標記的速度記號是貝多芬的原作意圖,所以鋼琴家們不應該抱怨,而
是應該好好多用功。畢竟貝多芬的大弟子徹爾尼(Czerny)在看到這個幾乎不可能演奏的速度記號時,也只說,「自己加油」(work at it)。
新聞來源:http://www.nytimes.com/2008/01/20/arts/music/20whit.html
[01/23/2008]
我不懂音樂的專門知識,對於樂理也只是略知一二,所以這篇報導深入淺出地介紹一些與貝多芬樂譜有關的版本問題與相關議題,非常的有趣。裡面提到什麼叫做
urtext,為什麼要正確無誤地確定urtext是如此的困難。因素當然包括很多,很多作曲家本身都是演奏家,所以都是為了自己演奏的需要而作曲,若是
如此,樂譜本身就不一定要寫的鉅細靡遺,因為他自己看了大綱就知道這裡要怎麼彈。此外,樂譜的出版也不像現在由專屬的出版公司擁有版權。第一版可能出版了
100份之後,作曲家又稍加修改一下,找別家出版社出版100份,甚至同時有兩三家出版社出版,也不稀奇。有些出版社也會擅作主張增加一些表情記號或是速
度記號。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到底哪一個版本才是作曲家真正的原作意圖呢?而一旦原作意圖隱晦不明甚至遭到扭曲時,鋼琴家又怎麼可能忠實表現貝多芬真正想要
透過鋼琴來表達的意念呢?
當然這些是音樂學者要傷腦筋的問題。不過這篇報導到是提供一些有趣的數字。例如,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總共有多少個音符?沒錯,大大小小的豆芽菜?您可能會
想,誰會去算這個東西,多次灌錄全集的鋼琴家可能也不知道有多少個音符。但是Cooper教授可是知道的,他說大約有五十萬個音符吧,大大小小。夠酷吧。
另外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到底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總共有幾首?大家可能都知道有32首,甚至可以在心中從第一首默誦到最後一首。但是Cooper教授說,
應該有35首。這多出來的三首,以前就存在,只是大家都認為那是貝多芬還在學習階段所創作的,大約十幾歲的時候,算是不成熟的作品,所以不願意算。不過
Cooper教授卻主張,沒有道理只因為他們不夠成熟就不算,畢竟這些都是已經完成的奏鳴曲,而且也都小巧可愛,類似第19, 20, 22,
24那樣。而且,這三首都曾經出現在貝多芬過世之後不久的第一次出版的鋼琴奏鳴曲全集中。按照他的編排,大家所熟悉的號碼順序可能都要整個往後平移三號
了。悲愴將變成第十一號,月光變成第十七號,熱情變成24號。
還有一個就是有關Hammerklavier (Op.
106)的第一樂章的速度記號的問題。Cooper教授也有他的看法。他傾向於認為樂譜上標記的速度記號是貝多芬的原作意圖,所以鋼琴家們不應該抱怨,而
是應該好好多用功。畢竟貝多芬的大弟子徹爾尼(Czerny)在看到這個幾乎不可能演奏的速度記號時,也只說,「自己加油」(work at it)。
新聞來源:http://www.nytimes.com/2008/01/20/arts/music/20whit.html
[01/23/2008]
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
維也納的新年音樂會2008
今年的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照例是在美國的1月1日晚上八點鐘在公共電視頻道錄影播出。今年邀請的指揮家是道地的法國資
深指揮家Georges
Pretre,這位老大師據說是第一位獲邀擔任這項年度盛事的首位法國籍指揮。不過,他和維也納愛樂也算是淵源頗深,曾經多次指揮歌劇的曲目,所以雙方並
不陌生。
我算是首次欣賞到Pretre的指揮畫面,他的動作頗為精簡,多半不打拍子,手勢往往用來帶出樂曲表情的變化或是演奏力道上的強調與放慢,雖然簡單,但是都很切中樂曲的風格。Pretre的錄音,我可能只有個一兩套歌劇的唱片吧,以前並不是我刻意去蒐藏的對象。
音樂會以一首史特勞斯寫作的法國歌劇的序曲開場,接下來就是連串的波卡舞曲,華爾滋圓舞曲,與興奮的進行曲穿插。但是,看這種新年音樂會電視轉播的優點就
是,看到的不光只是音樂會會場內的樂團與指揮的動作而已,維也納的製作單位也會趁機穿插許多奧地利的特殊風光與迷人風情。每年都會有俊男美女組成的芭蕾舞
團,在悠揚的樂曲聲中展現曼妙的舞姿,而背景往往是在奧地利境內的各個著名的宮殿中。順便替觀光做了做好的宣傳。今年的城堡有一個非常長的房間,只見芭蕾
舞者優雅地穿梭在至少十個華麗高雅的房間,美不勝收。今年的舞蹈不全是正統的芭蕾,而比較像是現代舞的風格居多。
也由於2008年的歐洲杯足球賽將要在維也納舉行,所以今年的新年音樂會也藉機替這場盛會造勢。至少有兩個段落和足球有關。有一首熟悉的波卡舞曲(記不起
名字)搭配的畫面就是男舞者穿著類似足球隊服的妝扮,進行各種展現力量與美感的舞姿,當然免不了還有一位專著裁判那種黑白條制服的舞者,維持秩序。非常有
創意的編舞。另外一個段落就是正規音樂會結束之後,當觀眾喝采要求安可曲之際,指揮家Pretre竟拿著一顆足球從後台走出來,而樂團每位團員也都拿起一
條橘紅色的圍巾批在身上,曲子是輕快的運動波卡舞曲。逗的觀眾眉開眼笑。不過好戲還在後頭,樂曲快結束的時候,樂團首席突然放下小提琴,站起來不停的甩動
紅色的圍巾,對於這種脫序的動作,自然會遭到指揮的懲罰,亮出黃牌。想不到樂曲結束的時候,首席竟然也對指揮亮出紅牌,趕出場。博得滿堂采。
中間有一個段落,已經算是一項傳統的吧,就是安排奧地利的騎術隊表演,只見一批批雄糾糾的白馬踩著不同的節奏,做出整齊劃一的動作,顯示牠們的訓練有素。
電視轉播說,這些騎術隊過去是皇家騎兵隊,他們至今仍然沿用著相同的四百年左右的訓練方式,從四歲的成馬中挑選具有表演天份的,找來做特殊的訓練。
第二首安可曲自然是大家所喜愛的藍色多瑙河。這種太熟悉的曲子有時候還真的需要一點機緣才會喜歡它。我也是幾年前看這種新年音樂會時,突然之間覺得,真是
一首美妙的華爾滋。今年有安排兩位一等一的帥哥美女,以實況同步的方式,從音樂廳的外面大廳,逐步跳入音樂會的會場,也算是一種新奇的嘗試吧。
這種每年一度的音樂盛會,要如何在維持傳統的情況下,注入新鮮的點子與想法,不也正是主辦單位最需要面對的挑戰嗎。今年的表演看起來,算是充滿驚奇與新鮮感的成功任務。
我倒是注意到,當天出席的維也納愛樂團員當中,只有兩位女性,一位演奏豎琴,另外一位拉奏中提琴,都坐在最後一排。這樣的男女比例,出現在維也納愛樂中,雖然不意外,但是和前一晚紐約愛樂的實況音樂會演出中,女性團員幾乎無所不在的場面相比,仍舊是驚人的對比。
附帶一提,美國這裡和台灣或是日本喜歡強調現場轉播的風氣不同,常常會看到這種錄影播出的節目。像是2004年的奧運,因為在地球的另外一邊進行,所以都
是錄影轉播的節目。看起來不夠爽。新年音樂會也不例外。不過呢,這種經過剪接過的轉播,其實視覺效果也挺好的。不用等一些樂團調音,鼓掌,謝幕,等等細節
的進行,時間一到,馬上就開始進行節目,而整場節目的內容只會更充實,而沒有重大的刪減,就像看DVD一樣。倒也甚好。
今年的新年音樂會將於二月份由DECCA發行CD與DVD,有興趣的觀眾屆時可別錯過了。
[1/4/2008]
深指揮家Georges
Pretre,這位老大師據說是第一位獲邀擔任這項年度盛事的首位法國籍指揮。不過,他和維也納愛樂也算是淵源頗深,曾經多次指揮歌劇的曲目,所以雙方並
不陌生。
我算是首次欣賞到Pretre的指揮畫面,他的動作頗為精簡,多半不打拍子,手勢往往用來帶出樂曲表情的變化或是演奏力道上的強調與放慢,雖然簡單,但是都很切中樂曲的風格。Pretre的錄音,我可能只有個一兩套歌劇的唱片吧,以前並不是我刻意去蒐藏的對象。
音樂會以一首史特勞斯寫作的法國歌劇的序曲開場,接下來就是連串的波卡舞曲,華爾滋圓舞曲,與興奮的進行曲穿插。但是,看這種新年音樂會電視轉播的優點就
是,看到的不光只是音樂會會場內的樂團與指揮的動作而已,維也納的製作單位也會趁機穿插許多奧地利的特殊風光與迷人風情。每年都會有俊男美女組成的芭蕾舞
團,在悠揚的樂曲聲中展現曼妙的舞姿,而背景往往是在奧地利境內的各個著名的宮殿中。順便替觀光做了做好的宣傳。今年的城堡有一個非常長的房間,只見芭蕾
舞者優雅地穿梭在至少十個華麗高雅的房間,美不勝收。今年的舞蹈不全是正統的芭蕾,而比較像是現代舞的風格居多。
也由於2008年的歐洲杯足球賽將要在維也納舉行,所以今年的新年音樂會也藉機替這場盛會造勢。至少有兩個段落和足球有關。有一首熟悉的波卡舞曲(記不起
名字)搭配的畫面就是男舞者穿著類似足球隊服的妝扮,進行各種展現力量與美感的舞姿,當然免不了還有一位專著裁判那種黑白條制服的舞者,維持秩序。非常有
創意的編舞。另外一個段落就是正規音樂會結束之後,當觀眾喝采要求安可曲之際,指揮家Pretre竟拿著一顆足球從後台走出來,而樂團每位團員也都拿起一
條橘紅色的圍巾批在身上,曲子是輕快的運動波卡舞曲。逗的觀眾眉開眼笑。不過好戲還在後頭,樂曲快結束的時候,樂團首席突然放下小提琴,站起來不停的甩動
紅色的圍巾,對於這種脫序的動作,自然會遭到指揮的懲罰,亮出黃牌。想不到樂曲結束的時候,首席竟然也對指揮亮出紅牌,趕出場。博得滿堂采。
中間有一個段落,已經算是一項傳統的吧,就是安排奧地利的騎術隊表演,只見一批批雄糾糾的白馬踩著不同的節奏,做出整齊劃一的動作,顯示牠們的訓練有素。
電視轉播說,這些騎術隊過去是皇家騎兵隊,他們至今仍然沿用著相同的四百年左右的訓練方式,從四歲的成馬中挑選具有表演天份的,找來做特殊的訓練。
第二首安可曲自然是大家所喜愛的藍色多瑙河。這種太熟悉的曲子有時候還真的需要一點機緣才會喜歡它。我也是幾年前看這種新年音樂會時,突然之間覺得,真是
一首美妙的華爾滋。今年有安排兩位一等一的帥哥美女,以實況同步的方式,從音樂廳的外面大廳,逐步跳入音樂會的會場,也算是一種新奇的嘗試吧。
這種每年一度的音樂盛會,要如何在維持傳統的情況下,注入新鮮的點子與想法,不也正是主辦單位最需要面對的挑戰嗎。今年的表演看起來,算是充滿驚奇與新鮮感的成功任務。
我倒是注意到,當天出席的維也納愛樂團員當中,只有兩位女性,一位演奏豎琴,另外一位拉奏中提琴,都坐在最後一排。這樣的男女比例,出現在維也納愛樂中,雖然不意外,但是和前一晚紐約愛樂的實況音樂會演出中,女性團員幾乎無所不在的場面相比,仍舊是驚人的對比。
附帶一提,美國這裡和台灣或是日本喜歡強調現場轉播的風氣不同,常常會看到這種錄影播出的節目。像是2004年的奧運,因為在地球的另外一邊進行,所以都
是錄影轉播的節目。看起來不夠爽。新年音樂會也不例外。不過呢,這種經過剪接過的轉播,其實視覺效果也挺好的。不用等一些樂團調音,鼓掌,謝幕,等等細節
的進行,時間一到,馬上就開始進行節目,而整場節目的內容只會更充實,而沒有重大的刪減,就像看DVD一樣。倒也甚好。
今年的新年音樂會將於二月份由DECCA發行CD與DVD,有興趣的觀眾屆時可別錯過了。
[1/4/2008]
訂閱:
文章 (Atom)